此处所说的“怕惧”,并非畏畏缩缩、胆小怯懦之意,而是一种健全的惧怕感。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这种“怕惧”。譬如,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,是不大可能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,但他却能够努力学习,这极有可能就是因为他惧怕学习成绩不好会受到家长的责骂、老师的批评与同学们的嘲笑。显然,这种“怕惧”对孩子的成长是大为有益的,因为它促进了孩子的学习;与之相反,没有这种“怕惧”的孩子就常常对学习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,整日里贪玩好耍,上课不认真学习,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。如此,学习成绩如何,就可想而知了。
可见,对于一个尚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来说,健全的惧怕感是不可缺少的。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份“怕惧”呢?
孩子的“怕惧”不是一朝一夕间形成的,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。为人父母者,在孩子犯错误时,一定要根据其错误行为的性质,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,该严厉批评教育的,决不能轻易放过甚至姑息纵容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孩子在认识和检讨自身错误的同时,对家长生出一份“怕惧”来。既有犯错误的教训,又有对家长的这份“怕惧”,孩子就可能彻底改掉不良行为,而不致于一错再错、一犯再犯。
现实生活中,常有一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,把孩子当“小皇帝”,对其百依百顺,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加追究。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生活的孩子,是绝对不会拥有健全的惧怕感的。
当然,如果为了让孩子产生“怕惧”,就对其乱施体罚与责骂,这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,与娇宠孩子异曲同工,其结果往往会使孩子变得冷漠麻木,什么都不怕,更不会有健全的惧怕感。
总之,孩子的“怕惧”来自于严肃而科学的家庭教育。作为家长,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这种良好心理。